《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知识点+习题及答案:不挂科指南
《中国现代文学史》不挂科指南 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核心,在于理解其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家及其作品。这门课常常被认为是“高分但难”,但通过系统性的笔记和重点知识点掌握,完全可以避免“挂科”的困扰。 首先,明确时间框架:中国现代文学史通常从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文学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早期探索期 (1905-1920s):** 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了新语派、新月派等,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对现实的批判。 * **新文学运动 (1920s-1930s):** 卢锡恒、郭沫若等人的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立自主。 * **左翼文艺 (1930s-1949):** 以毛友朋、老舍等为代表,关注底层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 **五四运动后文学 (1949-1976):** 经历战争、动荡,作品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对未来的希望。 * **改革开放后文学 (1978至今):** 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形式更加多样。 其次,重点关注以下作家和作品: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周作人(《现实主义小说介绍》)、茅盾(《子夜》)、老舍(《骆驼祥子》)、巴金(《家》)、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莫言(《红高粱》)。 最后,针对可能出现的考试题型,预习时务必关注以下知识点: *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思想、文化和社会背景 * 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特点 * 不同文学流派及其思想主张 * 重要文学作品的解读 准备充分,把握重点,相信你一定能轻松应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考试,不挂科!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