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典型题+考研真题+知识详解.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及练题.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每章重点.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学霸英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重点复习笔记整理(自用分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重点复习笔记整理(自用分享) 一、 晚清与辛亥革命 晚清政治腐败: 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败无能,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洋务运动: 旨在通过“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最终走向僵化和保守,未能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 辛亥革命爆发: 1908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并于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革命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康有为等。 革命目标: 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革命影响: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二、 袁世凯与北洋军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912年1月,袁世凯宣布自己为临时大总统,建立北洋军政府,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军事独裁者。 北洋军的统治: 北洋军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但其统治腐败无能,未能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 北洋军的政治目标: 维护国家统一,抵抗外来侵略。 三、 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发展 南方政府的建立: 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政治派别: 出现多种政治派别,如国民党、社会主义者、民主派等,反映了当时中国复杂的政治局面。 国民党的统治: 国民党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政治力量,并在北洋军的镇压下,最终控制了全国大半个省份。 《五四》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失败,中国学生和人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面临着旧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冲突,社会思想界出现各种新的思潮。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迷信。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五、 十堰易地救国运动 背景: 面对国家危亡的形势,孙中山提出了“易地救国”的战略构想。 具体内容: 建议将革命中心转移到西南地区,建立以十堰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重要意义: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复习重点: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影响、袁世凯的统治、十堰易地救国运动。 务必掌握关键人物及其政治活动,理解各个思潮的来龙去脉。 结合历史背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 展开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考试 #重点复习 #历史人物 #政治思想 #革命运动 #思想路线 #历史事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25-04-19
0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需要更多大学科目复习资料和考证备考资料请前往 学霸英雄 下载获取,1万+资料等你来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可通过以下网盘链接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