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 (朱栋霖) 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 (朱栋霖) 笔记 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著作,其笔记则提供了深入理解该书内容的重要线索。该书的整体框架是按照历史时期的划分,梳理了从戊戌变法到文化大革命这段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早期现代(1898-1927):** 笔记强调了这一时期文学的“革命性”和“思辨性”,特别关注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的影响。朱栋霖详细阐述了新文学运动的背景、目标和代表人物,如梁启超的“新语”,以及陈重甫、孙寿裳等人的探索。他指出,这一时期文学试图通过批判传统、吸收西方思想,来推动社会变革。 **新文学时期(1918-1927):** 笔记重点讨论了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例如郭沫若、周而复、邹韬略等,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文学风格。朱栋霖分析了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并将其置于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下进行解读。他强调了新文学的创作主题与现实政治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国民精神的塑造。 **左翼文艺时期(1927-1937):** 笔记详细描述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背景——即国共合作时期,以及以文学为武器进行政治宣传的特点。他分析了“左翼”文学所提出的主题,如阶级斗争、民族解放等。 **统一战线时期(1927-1937):** 笔记探讨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特点,强调了作品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怀。 **国立文艺复兴运动(1931-1937):** 重点关注了这一时期作家们在思想和创作上的探索,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 **华北和西南地区的文学发展:** 笔记简要介绍了当时华北和西南地区文学创作的特点,并分析了其与北京文学的异同。 总而言之,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笔记为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史料支撑。通过学习这些笔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意义进行更全面的理解。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