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现代文学 大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现代文学 大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本期末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务必掌握: **一、 早期现代文学 (1912-1936)** 这一时期是现代文学的奠基阶段。重点关注**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催生的思潮,如新文化主义、新思想主义、形而上学思潮等。关注代表作家:**周作人、郭沫若、梁实秋、胡绳**等人的作品,尤其要理解他们创作背景下的思想动向,以及他们在文学形式上的探索,如新诗的诞生、白话文的兴起。特别是要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冲击与变革,以及它对传统文学观念的挑战。 **二、 那个时代 (1936-1949)** 这一时期文学以**战斗文学**为主要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抗争。代表作家有**老舍、巴山雪·涛、沈雁冰**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城市和农村的生活,以及对国民革命的参与和思考。要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三、 革命文学 (1949-1976)**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呈现出以**现实主义**为导向的趋势。代表作家有**张爱平和穆时英**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同时,要关注**毛泽东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人民文学”的创作方向。理解“**人民文学**”的意义和特点。 **四、 改革开放后文学 (1976-至今)** 这一时期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作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要关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理解他们对现实、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总而言之,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掌握重要作家和作品,把握时代背景下文学的特点和主题,是期末考试的关键。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