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考试重点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考试重点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复习,首先要明确“现代文学”的定义——通常指1898年程教育运动后,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下,文学创作开始摆脱传统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现实反映的文学现象。考试重点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时期和作家身上: **一、新文学时期 (1918-1926)** 这一时期是现代文学的开端,核心人物是梁实秋、郭沫若、郭沫若。代表作包括《长河》、《聊斋志异》等。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突破了传统文风,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倡导新思想,对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关键关注点包括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西方文化引进的反应以及对民族认同的探索。 **二、青年新文学时期 (1920年代中期-1927年)** 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有影响力的作家,如周作人、马叙旧、赵树人等。作品如《虎符》、《孔乙己》等,更进一步探索了个人命运、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重点考察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特点和对传统道德的反叛。 **三、民国文学的黄金时期 (1927-1937年)**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达到高峰,涌现了多位杰出作家,如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 他们的作品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揭示了国民革命的失败和人民的苦难,如《子夜》、《春夜喜雨》、《骆驼祥子》等。 **四、抗战时期 (1937-1945)** 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题材更加广泛,包括爱国主义题材、战争题材和生活题材。 重点关注作品在战争背景下的现实主义表现和对人民精神的鼓舞。 **五、战后文学 (1949年至今)**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考试需要了解代表作家和作品,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文学思潮。 总而言之,复习中国现代文学史,应重点关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理解他们的创作思想和现实背景, 并结合所考察的时期, 把握其文学思潮的演变。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