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笔记整理打印版 - 专业课考研资料,重点梳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笔记整理打印版 - 专业课考研资料,重点梳理 现当代文学的考研备考,核心在于对这一时期文学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 无论是关注先锋运动,还是对传统文学的反思,都需深入把握其思想特征和文学价值。 考研重点,必须以时间线为框架,系统梳理以下几个关键时期和代表作家: **一、新文化运动前夕 (1905-1917)** 这一时期,文学逐渐摆脱传统束缚,开始探索民族意识和现代文学形态。 关注包括:黄体光、郭沫若早期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以及“文学革命”运动的思潮对当时文学的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至巴黎留学 (1917-1923)** 这一阶段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时期。代表作家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批判精神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 需重点关注鲁迅及其作品的价值。 **三、五四运动至九一八事变 (1919-1937)** 这一时期,文学关注社会现实,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憧憬。 注意关注胡适、郭沫若、巴金等作家的作品,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这一时期,文学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关注以茅盾《青春计划》、巴金《家》等作品,及其所反映的爱国主义和对人性的思考。 **五、解放战争及建国初期 (1949-1956)** 关注以巴金、老舍、沈从文等作家的作品,及其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的作用。 **六、改革开放后 (1978-至今)** 这一时期,文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需要关注诸如张爱玲、余华等作家的作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变迁和思想变革。 此外,关注先锋文学运动的遗产,例如顾城、老舍等人的创作,都十分重要。 总之,考研复习时,务必围绕上述关键时期和代表作家,进行重点梳理和分析,才能在考场上把握住核心内容,取得理想成绩。 务必结合具体作品,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