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大学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史,作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期末考试的重点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时期和代表作家身上。 **一、新文学时期(1918-1926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以陈北极、郭沫若为代表的新文学,试图用西方现代主义的技巧和思想改造中国传统文学,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河。重点关注其“新思想、新艺术、新技巧”的探索,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二、杂文体文学时期(1920年代中期-1930年代)** 代表人物有周而复始、郭沫若等。特点是思辨性强,政治立场鲜明,关注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也为后来的文学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文学革命时期(1926-1927年)** 以茅盾、巴金等为代表,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真正转型。他们大胆采用西方现代主义的技巧,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子夜》、《狂人日记》等,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四、五四运动后文学时期 (1920年代末 - 1930年代)**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代表作家如劳尔、张伯驹等,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 **总结** 在期末考试中,务必掌握以上关键时期的基本脉络、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文学思潮。 深入理解这些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重点关注文学思潮的演变,以及不同作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