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笔记+期末考试重点+名词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笔记+期末考试重点+名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发展脉络的学科。理解其关键在于把握几个核心时期及其代表作家。 **一、萌芽期(1915-1920年):** * **背景:** 戊戌变法失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传入,民族危机促进了思想解放。 * **代表作家:** 陈独秀、胡适、郭沫凡(早期),新词派(周作人、郭沫凡、陈北极等) * **特点:** 关注现实问题,倡导新文化,试图通过文学改造社会。新词派注重语言的创新和形式的现代化。 **二、发展期(1920-1937年):**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进一步推动了文学的解放,涌现出各种思潮。 * **现代主义运动:** 以陈漱石、张白范等为代表,尝试建立全新的文学体系。 * **胡朴、郭沫凡、伦 Rana等**: 进一步探索民族文学的道路,关注社会现实,并开始尝试诗歌的实验。 * **左翼文学运动:** 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关注工人阶级的命运。 **三、成熟期(1937-1949年):** * **抗日战争的背景:** 民族危机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文学创作。 * **三作理论:** 鲁迅提出的“三改”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三改”指修改旧的社会制度,“改”行、改面、改心。 * **代表作家:** 茅盾、巴金、老舍等,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亮剑》、《祝福》、《骆驼祥子》等。 **四、建国后(1949至今):**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以莫言、萧红等为代表,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社会发展。 * 文学创作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风格、流派并存。 **期末考试重点:** * 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线,梳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 理解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 关注文学创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 了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名词解释:** *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主张反对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三作理论:** 鲁迅提出的“三改”理论,即修改旧的社会制度,修改行止,修改心志。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思想,强调以社会主义为内容,以人民为根据,以阶级斗争为指导,以改造人改造世界为目标。 希望这份笔记对期末考试有所帮助!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