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版)】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版)】重点笔记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教材,其重点笔记对于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本笔记将聚焦于朱栋霖版的核心观点,帮助读者梳理时间线、把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并理解文学史发展脉络。 **一、 历史时期的划分** 朱栋霖版将中国现代文学史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萌芽期(1905-1920年代初)**,以文学革命的酝酿和初步探索为主,黄牧信、 윤석중等人的作品奠定了基础;**探索期(1920年代初-1930年代初)**, 这一时期,文学形式和题材开始多元化,出现了新月派、物哀派、新现实主义等多种思潮;**发展期(1930年代中后期-1949年)**, 随着国共合作的深入,文学创作迎来了黄金时期,出现了白话文运动、小说的发展、戏剧的创新等;**建国后时期(1949年至今)**,文学创作在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发展,呈现出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二、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 **萌芽期**:黄牧信的《小丹戏子》、 윤석중的《故乡》代表了文学革命的曙光。 * **探索期**:新月派的《海燕》、物哀派的《雪国》体现了浪漫主义和颓废美学。 * **探索期/发展期**: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国民的劣根性。 * **发展期**: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等反映了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 * **建国后时期**:老舍的《茶馆》、张记武的《一江春水》等反映了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三、 核心思想和理论** 朱栋霖版强调了文学史研究的“材料史观”,即以文学作品本身为研究对象,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解读。同时,该版教材还关注了文学思潮的兴衰,以及文学创作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理解这些核心思想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