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精心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精心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脉络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中国的政治变革、社会转型紧密相连。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主要以响应新思想、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 **一、启蒙与新文化运动(1915-1926)** 这一阶段是现代文学的奠基阶段。以陈忠实《藤野缘记》、郭沫若《霸王别离》等作品为代表,初步探索现代文学的创作方法,对西方思想和文化产生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二、新文学运动(19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以胡绳、周而复、周建人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家,推动了“新文学运动”,大胆创新,语言犀利,对旧文学的传统进行批判和突破。“猴哥”系列、《北京生活》、《我是一条小河》等作品,深刻揭示了城市生活的黑暗与矛盾,影响深远。 **三、左翼文学运动与胡兰成文学(1930年代)** 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左翼文学运动兴起。胡兰成以其犀利的笔锋,对国民党统治、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进行批判,代表作有《白蛇传》、《围城》等,其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左翼激进文学与二战前夕(1930年代中期-1945年)**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更加关注底层人民的苦难,反抗精神更加强烈。 **五、抗战时期文学(1937-1945)** 抗战期间,文学创作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徐志摩《我的夫人在北京》、秦元春《兵愁城》等,激励人民英勇抵抗日寇。 **六、解放初文学(1949年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创作开始适应新的社会现实,主题更加关注人民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并逐渐形成多元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一段历史,其发展轨迹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为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