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周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1949-1978)【时间线索与重点梳理】
【周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1949-1978)【时间线索与重点梳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1949年到1978年,文学创作呈现出多样的特点和主题,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影响。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在政治宣传和艺术表达之间寻求平衡,涌现出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早期(1949-1956): 建设主义与现实主义** 建国初期,文学创作以“建设主义”为指导思想,主要关注新中国建设的成就,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社会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劳动和生活。代表作家包括徐志摩、老舍等。作品如老舍的《骆驼祥子》虽然存在局限性,但对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期(1956-1966): 浪漫主义与英雄主义** Khrushchev 摘掉斯大林后,文学创作开始突破建设主义的束缚,涌现出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作品。莫言的《亮剑》就属于这一时期,以其大胆的想象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表达了对革命英雄的赞颂。 **后期(1966-1978): 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文学创作一度停滞,许多作家遭到批判和迫害。 虽然这段时期文学创作受到极大的限制,但仍然有少数作家坚持创作,例如 顾小参的《长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反思性。 总而言之,1949-1978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创作在政治和社会背景下不断发展变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段时期,作家们试图在革命的洪流中,寻求文学的独立性和艺术价值。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