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20211211003312.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20211211003312.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通常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文学发展时期。其形成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以及新思想的传播密切相关。 **早期探索 (1898-1920年代):** 这一时期,文学探索的重心在于如何适应西方文明,同时寻找民族特色。代表人物有沉余、郭沫若、周azam等。晚清文学,如梁启超的“新语”,提倡“改造”,试图通过文学来唤醒民族精神。新词派,如以郭沫若为代表,强调使用新词新语,寻求语言创新,并以写边塞战争为主题,体现了民族主义色彩。 **新文化运动与思潮涌现 (1910年代-1930年代):**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变革。 郁达夫的《沉沦》反映了都市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周作人、郭沫若等人的作品开始尝试描写中国社会现实和农民生活。 俄国革命带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 (1919-1927):** 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卢沟桥事件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 促进了现代文学的自觉。 胡绳、秦芝生等人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批判旧社会弊端。 **左翼文艺运动与“三联体” (1928-1936):** 左翼文艺运动推动了文学的政治化和社会化。 “三联体”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刊物,聚集了许多优秀的青年作家,如 艾青、徐志摩、 郭沫若等。 **国语文学与左翼文学的并存 (1931-1949):** 这一时期,国语文学继续发展,同时左翼文学也保持着一定的活力。 **抗战文学 (1937-1945):** 抗战期间,文学创作更加集中于爱国主义主题, 如《秦腔》、《青春计划》等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