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重点笔记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重点笔记 刘勇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以其系统性、学术性和批判性,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权威参考书。本书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脉络梳理得十分清晰,尤其在对各个文学思潮的划分和分析上,提供了深入的见解。 **一、早期现代文学(1905-1926):启蒙与新思潮** 本书开篇就强调了这一时期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作用。以梁实秋、 윤동렬 等“新语派”的启蒙尝试,以及陈忠实、 徐志摩 等“新文学派”的浪漫主义探索,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作者对这些早期文学思潮的解读,突出了其对西方思想的吸收与改造,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二、新文化运动与文学的变革(1917-1926)** 本书详细阐述了“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影响,包括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对西方科学文化的崇尚,以及对文学形式的探索。郁达夫的《狂人日记》被视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社会现实的揭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三、五四运动与现代文学的转型**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特别强调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深远影响。它推动了文学的自觉和独立,并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社会性。穆旦、胡绳等作家,以其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 杂务、润物细无声与文学的多元化** 本书还对杂务、 윤동렬 、润物细无声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在这一时期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凭借其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全面的内容,为读者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