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 陈思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是考研备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参考书,其笔记和习题系统地梳理了该时期文学发展脉络。学习者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时期和代表作家。 **一、新文学时期 (1918-1926)** 这一时期,思潮交替,影响深远。要特别关注周作人、郭沫若、胡绳等人的作品及其所代表的思潮,例如“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新文学的探索。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有助于理解后续文学的发展方向。 **二、民国文学时期 (1927-1949)** 此阶段文学呈现多元化趋势,北平文学、左翼文学、华北文学等不同流派相互影响。要重点关注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理解他们在时代背景下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批判精神。同时,需要关注文学创作中“革命”主题的体现。 **三、战时文学 (1937-1945)** 这一时期,文学更加关注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掌握顾佛言、魏巍等人的作品及其思想内涵。 **四、战后文学 (1949-1976)** 这一阶段,文学创作受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探索与创新。要关注老舍、萧红、张爱玲等作家及其作品的社会反映和艺术价值。 **五、习题与真题考点** 陈思的习题和真题分析,对于考研备考至关重要。考研真题往往会重在考查对关键作家、作品、理论和流派的理解和把握。尤其要重视对“先锋文学”思潮、“文化大革命”对文学影响等核心问题的考点。 仔细研读习题,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考试重点,提高应试能力。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