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主要涵盖从19世纪末到1949年建国前的文学发展脉络。这一时期,中国文学在西方文化冲击和民族危机背景下,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和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文学。 **一、 早期萌芽 (1898-1917)** 这一阶段被称为“新文学运动”的开端。代表人物有沉IDES siye, 沈君, 屈婉容等, 关键特征是积极吸收西方文学思潮,但又以汉语进行创作,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康德的《呐喊》和《彷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展现了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对社会黑暗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二、 探索与发展 (1917-1927)** 此阶段,文学创作开始走向成熟。 俄克拉荷马市的《时代》杂志、《新青年》杂志等成为重要的文学推广平台,促进了现代文学的传播。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包括梁实秋、 윤영진 等,他们的作品在主题和风格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比如陆梦四的《人鬼》, 尹英珍的《孤雏》等都展现了较强的现实批判精神和艺术技巧。 **三、 青年一代的探索 (1927-1949)** 1927年后的“五四”运动以降,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更加激烈的探索时期。 这一时期的作家,如茅盾、巴金、鲁迅,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也尝试了不同的创作风格。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尹英珍、陈源等作家则侧重于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描写。 这一时期,新月派、朦胧派等各种文学思潮涌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段历史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关键节点。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