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二下)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二下) 作为大二下阶段的文学史复习,我们将聚焦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发展和关键流派。这一时期,从20世纪初的洋学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为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近代文学的萌芽 (1905-1920年代初)** 这一阶段,受到西方思想和文学的强烈影响,出现了“新语”派、社侠派等早期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包括梁实秋、郭沫若等,他们的作品注重对西方文明的吸收和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反思,标志着中国文学的转型。关注点在于对西方学术思想的引进,以及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 **二、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文学的开端 (1910年代 - 1920年代)** 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推动了“实案派”、“新月派”等文学思潮的涌现。 “实案派”注重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新月派”则以象征主义和朦胧美著称,代表人物包括张荫夫、陈北极等,在审美追求上与传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三、民国时期文学的多元发展 (1920年代 - 1930年代)** 此阶段,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京派”的兴起,如周而复的《家国》等,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杂文”也成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如鲁迅。鲁迅的创作,通过白话文小说、杂文等形式,揭露社会弊端,批判封建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五四运动及前后文学的转变** 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文学注入了新的政治和社会动力。 这一时期,文学逐渐转向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抗争,也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请注意,这仅仅是一份简要的复习资料,具体内容需要根据课程大纲和教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