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学霸英雄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通常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文学发展时期。这段历史并非横平竖直,而是经历了多元发展和剧烈变革的复杂过程。其核心动因在于中国社会在西方列强入侵、鸦片战争后,产生的深刻危机意识和民族自强图强思潮。 **早期探索(1898-1920年代):** 这一时期,以反应现实、批判现实为主,代表人物包括梁启超、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新文学的诞生,例如郭沫若的《孔乙己》,对旧社会进行深刻批判。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文学形式,例如夏目漱石、田园太郎等日本文学的影响也开始渗透。 **新文学运动与青年一代(1920年代-1930年代):** 此阶段是新文学运动的高潮,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胡适倡导的“新文学”强调“离旧近,离新远”,提倡“人道主义精神”。 徐志摩、艾青等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影响广泛。同时,文学创作也开始关注社会现实,例如茅盾《子夜》等作品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左翼文学与革命文学(1930年代-1949年):**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文学创作逐渐转向社会主义方向。 鲁迅的创作风格在这一时期有所转变,开始关注底层人民的命运。 许多作家积极投身革命,用笔进行宣传和鼓动,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展现了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创作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革。 莫言的创作,展现了中国革命和人民生活的历史画卷。 此外,文学创作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反映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总而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激情、奋斗和变革的历史,也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复习 #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资料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笔记 #文学史学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需要更多大学科目复习资料和考证备考资料请前往 学霸英雄 下载获取,1万+资料等你来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可通过以下网盘链接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