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下)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下) 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多元发展阶段,呈现出深刻的变革与创新。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主题日益广泛,既有对现实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也涌现出大量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以及反映社会现实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二战影响与“新月”思潮** 抗日战争的爆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以茅盾为代表的新月派,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浪漫主义的风格,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热爱,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祝福》等作品,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女性的悲惨命运,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三届”运动及“朦胧诗”** 1949年建国后,文学创作经历了“文艺方向会议”的影响,开始强调对革命的忠诚和对社会主义的实践。 “三届”运动,则进一步强化了文学创作的政治性,推动了社会现实主义的创作。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创作受到极大的限制。 1978年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涌现出“朦胧诗”,对现实进行了无声的控诉和批判。 朦胧诗歌以其晦涩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政治和思想的困惑与迷茫。 **新时期文学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创作更加注重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关注社会问题。 诸如贾平凹、王蒙等人的作品,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创作水平。 此外,田宇的“黑光”运动,对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体而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这一阶段,是文学创作思想解放、风格多元化、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阶段。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