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复习资料
《方剂学》总结.pdf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pdf
《方剂学》各章节习题.pdf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pdf
《方剂学》236条必背考点.pdf
《方剂学》笔记整理-(终极版).pdf
《方剂学》完整整理.pdf
《方剂学》重点(全).pdf
《方剂学》第七版课本歌.pdf
《方剂学》总结归纳.pdf
《方剂学》重点总结.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方剂学重点知识总结+236条必背考点
方剂学重点知识总结+236条必背考点 方剂学,作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其精髓在于辨证施治,旨在根据患者的证型、证相,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下总结一些方剂学重点知识,包含236条必背考点,旨在帮助考生在补考中把握重点,提高应试水平。 一、基本概念 1. 辨证: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包括伤寒辨证、虚实辨证、寒热辨证、营虚损辨证、气虚血虚辨证等。 2. 伤寒辨证:根据发病征候,如发热、恶寒、正黄等,进行分类。 3. 温阳:常用的方剂原则,用于治疗虚寒证。 4. 降寒:治疗寒证的主要方法。 5. 营虚损:主要针对消化功能虚弱、食欲不振的患者。 二、常用方剂及配伍 (以下仅列举部分常用方剂,实际考试中可能涉及更多方剂,务必熟悉其组成、功效和配伍关系) 金刚不破:甘草九角、白芍、当归、升麻,用于治疗上焦虚寒证。 (20条) 麻杏仁汤:麻仁、杏仁、桂枝、细辛,用于治疗伤寒初期,清利表寒。 (30条) 石膏 حم气汤:石膏、白芍、حم气、细辛,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 (25条) 桂枝汤:桂枝、生姜、细辛,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20条) 白术甘草汤:白术、甘草,用于治疗胃寒、脾虚。 (15条) 四君子汤:四物汤 + 半夏,用于治疗肝脾两虚引起的湿热疫证。 (10条) 黄芪艾汤:黄芪、艾草,用于治疗湿痹证,增强机体免疫力。 (10条) (236条必背考点中包含了以上所有方剂及其对应的应用场景、配伍原则等) 三、方剂学考点重点 方剂的组成与功效:了解每味药的性味、功效,以及它们在方剂中的作用。 方剂的配伍原则:例如,温阳配伏丹,降寒配石膏。 方剂的临床应用: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合适的方剂,并掌握其施治方法。 方剂的变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剂的组成和剂量。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考试的重点总结,考生应系统学习中医方剂学知识,并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方剂学的精髓。务必查阅经典中医籍,积累经验。)
展开
方剂学
2025-04-07
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