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为有效备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期末考试,需要对重点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本期末考试,重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朦胧诗运动与“新一代”诗人** 朦胧诗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在中国现代诗坛产生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诗歌运动。这场运动的兴起,与政治环境、社会背景以及诗人们对传统诗歌形式和观念的反思密切相关。考试中需要重点理解朦胧诗运动的背景、特点、代表诗人(如舒婷、乔拘灵、杨 josé等)及其创作风格,以及这场运动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理解“新一代”诗人如何继承、发展、突破前人的传统,是考察的核心。 **二、 关注现实主义创作与社会批判**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创作逐渐回归关注现实主义题材,出现了一批具有社会批判精神的作品。例如,张爱玲的作品,以其对都市女性生活的细致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这种趋势。应重点关注作者的创作理念、作品内容及社会意义。 **三、 关注“新写实”与“后新写实”** “新写实”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学创作的一场重要运动,强调写实、真实、反映社会现实。随后,“后新写实”则对“新写实”进行了深化和拓展。“光与热”的出现,以及由此引发的创作讨论,都体现了这种趋势。对“新写实”与“后新写实”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代表作的分析,是重要的考察点。 **四、 关注重要作家及作品** 需要熟悉诸如张爱玲、余光中、铁利群、刘心武等作家及其代表作。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思想主题以及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至关重要。同时,对张仃、姜遇群等艺术家的作品及其与文学的关系,也要有所了解。 总而言之,有效备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期末考试,需要系统梳理关键作家、重要作品及理论思潮,并深入理解其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