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学霸英雄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笔记 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备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其笔记梳理了该书的核心内容,为期末复习提供有力支撑。总的来说,朱栋霖的叙述框架以时间顺序为主,将中国现代文学史划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特征,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启蒙与探索期 (1918-1926)** 这一时期,文学思潮呈现出多元探索的态势。辛亥革命后的动荡局势,以及西方思想的传入,催生了“新语”、“新黄”等文学思潮。代表作家如郭沫若、周而复、胡绳等,他们试图用现代语汇、现代情节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并尝试创作具有时代感的作品。朱栋霖特别强调了这一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反思和批判作用,以及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和吸收。 **二、新文化运动与华盖言谈期 (1926-1936)** 此阶段,五四运动的爆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标志着中国文学开始向现代转型。“华盖言谈”是这一时期的典型表现形式,以关注社会现实、批判现实主义为特征。徐志摩、秦元春等作家,以其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风格,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左翼文学与文艺复兴期 (1927-1949)** 新文化运动被压制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左翼文学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的渴望。“文艺复兴”则以田汉、张爱玲等作家为代表,尝试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朱栋霖认为,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创作不仅具有社会批判的功能,也具有文学价值。 **四、抗战文学与解放战争时期 (1937-1949)** 抗战期间,文学创作的主题更加集中于爱国主义和民族解放。许多作家将自己的生命和命运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大量具有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 总而言之,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涵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方方面面,理解其框架和关键人物,对于期末备考至关重要。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朱栋霖 #笔记 #期末备考 #文学史 #备考资料 #中国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需要更多大学科目复习资料和考证备考资料请前往 学霸英雄 下载获取,1万+资料等你来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可通过以下网盘链接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