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学霸英雄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 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 下册期末考试重点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清王朝衰落,西方列强的入侵日益加剧。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旧社会制度依然存在,民族矛盾尖锐。 民国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二、发展阶段 1. **新文化运动与前夜文学(1915-1920年代初)**: 启蒙思想传入,维新思潮兴起,推动新文化运动。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以及西方现代文学的传入,为文学的创新提供了动力。 谭延闿、陈 stile 等作家开始探索现代文学的道路。 2. **新文学运动(1920年代)**: “一五八五”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真正开端。 蒲酌、费孝通、郭沫若等作家积极参与, 强调“务实”、“务治”、“务学”, 致力于改造中国社会。 3. **杂文运动与文学现代性探索(1920年代末-1930年代)**: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更加个性化, 关注社会现实, 批判旧制度。 周树人、沈从文等作家以杂文为主要形式, 探索文学的现代性, 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 4. **国学与现代文学的交融(1930年代初-抗战时期)**: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 传统文化重新受到重视。 鲁迅、茅盾等作家在批判现实的同时, 也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结合。 5. **抗战文学(1937-1945)**: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主题和动力。 顾城、王少辛等作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战争和人民斗志的作品。 三、重要作家与作品 * **鲁迅**:《呐喊》、《彷徨》,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 * **茅盾**:《子夜》, 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 **郭沫若**:《石舍》,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周树人**:《与子同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四、 考试重点 * 重点关注新文化运动、文学现代性探索、社会批判等主题。 * 熟悉代表作家和作品,理解其思想和艺术风格。 * 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文章结束)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复习笔记 #下册 #期末考试 #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1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需要更多大学科目复习资料和考证备考资料请前往 学霸英雄 下载获取,1万+资料等你来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可通过以下网盘链接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