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练习题库及答案.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pdf
第 1 页 / 共 1 页
学霸英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变革与激情的历史,其复习需要系统性和批判性思维。这份笔记旨在提供一个快速、全面的回顾,涵盖了从新文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的各个阶段。 **一、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文学的开端 (1915-1927)** 新文化运动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此阶段的文学,如郭沫若的《剑桥学徒》、《校场三记》,以及胡适的《我为什么是胡风》,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追求西方文化和自由的理念。 关键词关注“新文化运动”对文学思潮的冲击,以及“现代主义”的兴起。 **二、前卫文学与革命文学 (1928-1937)** 此阶段,文学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茅盾的《子夜》开启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新篇章,而周oyan的《白光》则展现了对社会黑暗面的深刻揭露。同时,文学也开始与革命运动紧密结合,出现了大量革命歌曲和文学作品。 重点在于理解“文学革命”的内涵,以及“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演变。 **三、抗战文学与集中创作 (1937-1949)**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巨大动力。这段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巴金的《家》、《病史》、《祝福》,以及老舍的《茶馆》。 强调“集中创作”运动的影响,以及“人民文学”的地位。 **四、建国后文学 (1949-1976)**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创作围绕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题展开。 这段时期,涌现出大量代表作品,如王蒙的《青春组队》, 萧红的《列子》等, 展现了新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争议。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学造成了巨大破坏。 这一时期的作品,由于政治影响和创作环境的限制,质量普遍不高。 但也需要了解这段历史对文学的影响。 展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当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 #全 #笔记 #速成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5-04-04
2次阅读
资料获取方式
需要更多大学科目复习资料和考证备考资料请前往 学霸英雄 下载获取,1万+资料等你来领。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可通过以下网盘链接获取!